• 宜城发布
    宜城公安
  • 宜城发布
    宜城文旅之声
    宜城公安
    宜城文旅之声(视频号)
    法治宜城
宜城发展 首页 > 走进宜城 > 宜城发展

【字体: 打印

2018年宜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9日

  宜 城 市 统 计 局

  2018年,在宜城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千亿级、示范市、小康城”的总体部署,以求索的姿态、以创新的精神、以奋进的气概、以担当的胸怀,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60.11亿元,可比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0.85亿元,可比增长2.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4.01亿元,可比增长7.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5.24亿元,可比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16.8:58.4:24.8调整为14.1:59.4:26.5。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6.4%、5.0%、2.4%、11.6%、18.6%和13.2%。

   

  图1  2014-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农 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3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  46.53亿元,林业产值1.83亿元,牧业产值27.21亿元,渔业产值6.48亿元。谷物种植面积为104.71千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8.37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3.41千公顷。谷物总产量65.99万吨,棉花总产量4812吨,油料产量6.6万吨。

  全市全年农药使用量2408吨,农村用电量12741万千瓦时;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32.2千公顷。

  表1:2018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产量

  粮食总产

  万吨

  65.99

  夏收谷物

  万吨

  23.14

  秋收谷物

  万吨

  42.85

  棉花

  吨

  4812

  油料

  万吨

  6.6

  油菜籽

  万吨

  3.12

  花生

  万吨

  3.29

  蔬菜及食用菌

  万吨

  30.06

  生猪

  万头

  85.69

  牛

  万头

  2.6

  羊

  万只

  4

  家禽

  万只

  662.35

  禽蛋

  万吨

  4.46

  水产品

  万吨

  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3家,实现总产值431.8亿元,同比增长14.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增长8.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为418.78亿元,同比增长11.6%,产品销售率为97.0%,全年规模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34亿元。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化工、装备汽车、新兴电子、水晶等五大支柱产业共完成产值362.8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4.0%。

  表2   201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17年

  比上年+-%

  大米

  万吨

  120.82

  22.1

  饲料

  万吨

  117.22

  17.7

  啤酒

  千升

  39653

  -3.8

  磷肥

  万吨

  2.29

  -1.2

  棉纱

  万吨

  5.55

  5.9

  水泥

  万吨

  284.65

  -8.5

  服装

  万件

  238.5

  14.4

  硫酸

  万吨

  33.79

  16.4

  全市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0家,实现建筑业产值54.28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159.3%。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1.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25.68亿元,增长11.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6亿元,增长21.5%。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70.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5%,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1.1亿元,增长60.1%。按产业划分,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17.42亿元、107.02亿元和101.24亿元,第一产业同比增长50.7%,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21.1%和25.8%。全市3个在建重点建设项目(猛狮锂电池和汉江雅口枢纽),全年完成投资41.6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4%。

  全年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94个。其中:第一、二和三产业亿元以上新开项目分别为16个、40个和38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72.86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93亿元,增长11.1%。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103.45亿元,增长11.7%;乡村实现零售额28.48亿元,增长9.0%。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零售额25.5亿元,同比增长35.6%,零售业完成零售额84.33亿元,同比增长3.3%;住宿业完成零售额2.4亿元,同比增长25.9%,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9.7亿元,同比增长20.1%。

   

  图2  2014-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六、对外经济

  全市全年出口创汇累计完成18954万美元,同比增长9.4%。其中,按出口类别看, 粮油食品类7001万美元 ,纺织服装类3956万美元,其它产品类7997万美元。按单位看,雅新家纺444万美元、中泰德现代农业1609万美元 、大山现代农业229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466万美元,同比下降7.5%。

   

  图3  2014-2018年外贸出口与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全年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38.8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旅客周转量6.2亿人公里,增长3.0%;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824.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91.4公里,一级公路56.49公里,二级公路304.4公里,三级公路196.61公里。年末实有出租汽车140辆。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59224辆,比上年增长11.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39亿元,同比增长4.6%;全市拥有固定电话用户3.49万户,拥有移动电话用户41.75万户,年末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11.82万户,增长21.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1.3亿元,增长10.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1亿元,增长8.5%。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3.7亿元,增长1.3%。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1.0%,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

  全年财政支出59.44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教育支出增长0.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5.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减少26.6%。

  201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4.38亿元,比年初增长4.7%。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8.02亿元,比年初增长18.5%。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173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701万元,增长23.1%;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0472万元,下降9.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845.71万元,下降21.9%,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2429.91万元,下降22.6%;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415.8万元,下降17.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8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45所,在校学生67115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19711人,同比增加812人;小学在校生31050人,同比增加483人;幼儿园在园人数14699人,同比减少770人。2018年,我市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7%以上。2018年全市参加高考统考的考生3126人,上省线人数3070人,上省线率98.2%,本科上线1813人,本科上线率为58%。

  2018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62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2件;在省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技术需求10项,全年技术合同登记额8.03亿元,完成科技成果转化5项。

  十、文化和卫生

  2018年,全面扎实推进文化小康建设。全市投入200万元对镇(办)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10个镇(办)综合文化站加挂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牌,高标准打造了小河、雷河、郑集、板桥店镇等4个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18年,全市大力支持乡镇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特色旅游小镇。板桥店镇的张自忠殉国处纪念园景区荣获襄阳市“2018年度十佳景区”。全年全市共接待各类游客107.6万人,同比增长8%;实现旅游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9%。为丰富广大市民节日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了文艺巡演活动43场;共送电影下乡2280场,送流动图书下乡30次,捐赠图书近千册。

  全年全市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33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75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40人,注册护士1244人;平均每千人医生数1.67人。实际开放病床3105张,平均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5.54张。2018年,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48.31万人,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9.8%,大病保险理赔3853人次,理赔金额1235.03万元,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住院30933人次,医保基金支付7520万元,较去年同期住院减少566人次,医保基金较去年同期减少支出44万元,精准扶贫人员住院7745人次,总医疗费用2962万元,医保报销2696万元,报销比例达91%。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5.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56万人,农村人口30.43万人,户籍城镇化率达到45.6%,全市常住人口(指常住在本市半年以上人口)52.68万人,常住城镇化率达到52.31%。今年全市共出生552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5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全年死亡人口为3216人,死亡率为6.14‰,全年自然增长率为4.4‰。

  2018年,全市人均现金可支配收入为23932元,同比增长8.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12元,同比增长8.8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603元,同比增长8.19%; 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3.4%;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45平方米。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421元,同比增长8.8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692元,同比增长8.82%;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5.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9.17平方米。

  2018年,全市职工养老保险参保9.13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7.6万人,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6万人,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1.2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1.7万人,其中:居民医保48.3万人,职工医保3.3万人。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082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549人,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7%。

  2018年,全市共为43915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8838万元。其中:为4543人发放城市低保金1946万元,人月均补助标准350元;为8760人发放农村低保金2867万元,人月均补助标准290 元;为1983人发放城乡特困供养金2116万元,其中:城市特困41人,农村特困人员1942人(集中供养对象521人、分散供养对象1421人);为15286人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资助2019年参保292万元,为11000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100万元;为215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412万元,其中:支出型贫困救助1350次,救助资金268万元;为191人发放六十年代精简退职40%社会救济费105万元。共为农村低保对象8760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0.1万元,城市低保对象4543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3.3万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943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7.5万元,城市特困供养对象41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0.3万元。

  全年为7622对办理婚姻登记,其中:4242对结婚登记、1843对离婚登记、1537对补领婚姻登记。

  全年募集慈善款物689万元,其中:资金317万元,接收捐赠物资(含项目)折合资金372万元,发放各项救助、公益基金、物资629万元。

  销售福利彩票4000万元。其中:电脑票销售2400万元、中福在线销售1450万元、刮刮乐销售150万元。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8年,大气环境质量PM10均值93微克/立方米,PM2.5均值43微克/立方米,优良率79.8%;全市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的河流有105条,水库有130座,堰塘有55口;其中Ⅱ类水质水库2座,Ⅲ类水质水库6座,接近Ⅲ类水质水库8座,Ⅳ类水质水库1座,Ⅴ类水质水库2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2018年,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4起,死亡14人,受伤1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起,死亡1人,受伤1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减少2起,死亡人数减少1人;交通运输行业发生交通事故13起,死亡13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减少8起,死亡人数减少13人,实现了“一无两降”目标。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数据来自统计局和各有关部门。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