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城发布
    宜城公安
  • 宜城发布
    宜城文旅之声
    宜城公安
    宜城文旅之声(视频号)
    法治宜城
宜城发展 首页 > 走进宜城 > 宜城发展

【字体: 打印

2017年宜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8日

     

2017年,在宜城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千亿级、示范市、小康城”的总体部署,以求索的姿态、以创新的精神、以奋进的气概、以担当的胸怀,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33.60亿元,可比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5.95亿元,可比增长3.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4.88亿元,可比增长7.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2.77亿元,可比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7.2:58.4:24.4调整为16.8:58.4:24.8。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9.8%10.1%17.1%5.6%14.4%11.7%

1  2013-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农 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00.6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  42.93亿元,林业产值0.87亿元,牧业产值45.11亿元,渔业产值4.37亿元。粮食种植面积88.2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7.3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1.55千公顷。粮食总产量68.53万吨,棉花总产量0.85万吨,油料产量7.53万吨。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9.3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33万吨,农村用电量12298万千瓦时;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35.2千公顷,与上年持平。

12017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

万吨

68.53

-1.4

小麦

万吨

26.3

-4.9

水稻

万吨

31.12

1.2

棉花

万吨

0.85

0.1

油料

万吨

7.53

3.3

油菜籽

万吨

4.36

1.6

花生

万吨

3.09

9.0

蔬菜

万吨

40.7

0.1

生猪

万头

102.47

2.4

万头

6.6

-3.1

万只

7.07

-0.4

家禽

万只

875.63

19.0

禽蛋

万吨

2.05

水产品

万吨

3.41

-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3家,实现总产值561.6亿元,同比增长12.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增长6.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可比下降30%,股份制企业可比增长13.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可比增长5.5%;轻工业可比增长21.0%,重工业可比增长4.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为551.18亿元,同比增长12.4%,产品销售率为98.1%,全年规模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55亿元。201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化工、装备汽车、新兴电子、水晶等五大支柱产业共完成产值494.79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9.8%

2   201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17

比上年+-%

大米

万吨

117.49

5.1

饲料

万吨

309.31

36.7

啤酒

千升

41205

-26.0

磷肥

万吨

2.47

-20.8

棉纱

万吨

5.24

水泥

万吨

311.03

-8.0

服装

万件

309

-4.0

硫酸

万吨

37.91

45.0

全市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15家,实现建筑业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0.9%。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20.99亿元,增长16.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35亿元,增长19.2%。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9.4亿元,增长35.7%。按产业划分,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25.29亿元、141.46亿元和154.24亿元,第一产业同比下降22.0%,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34.1%12.7%全市3个在建重点建设项目(猛狮锂电池汉江雅口枢纽华润风电场,全年完成投资26.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3%

2  2013-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51个。其中:第一、二和三产业亿元以上新开项目分别为21个、59个和71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97.6亿元,同比增长26.8%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75亿元,增长12.1%。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92.62亿元,增长12.8%;乡村实现零售额26.13亿元,增长9.6%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零售额18.81亿元,同比增长21.2%,零售业完成零售额81.63亿元,同比增长9.1%;住宿业完成零售额1.91亿元,同比增长23.5%,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6.4亿元,同比增长16.2%

3  2013-20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六、对外经济

全市全年出口创汇累计完成17326万美元,同比增长19.3%。其中,按出口类别看, 粮油食品类5719万美元 ,纺织服装类5318万美元,其它产品类6289万美元。按单位看,雅新家纺585万美元、中泰德现代农业2070万美元 、大山现代农业299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157万美元,同比增长11.3%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全年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37.6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旅客周转量6.02亿人公里,增长2.0%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600.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91.4公里,一级公路56.49公里,二级公路281.52公里,三级公路191.63公里。年末实有出租汽车140辆。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52974辆,比上年增长20.9%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24亿元,同比增长3.7%全市拥有固定电话用户3.90万户,拥有移动电话用户259.62万户,年末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9.72万户,增长14.8%

2017年,全市共接待各类游客99.6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0.6亿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6.75亿元,增长6.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2亿元,增长10.5%。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3.53亿元,增长22.8%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58.5%,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4  2013-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财政支出58.62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教育支出增长9.1%、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9.0%、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2.4%

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2.50亿元,比年初增长16.7%。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4.96亿元,比年初增长16.8%。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172.94万元,增长40.8%。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629.94万元,增长23.1%;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1543万元,增长49.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643.79万元,增长48.0%,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3139.79万元,增长56.6%;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504万元,增长10.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7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43所,在校学生66720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18899人,同比增加342人;小学在校生30567人,同比增加900人;幼儿园在园人数15469人,同比增加1603人。2017年,我市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以上。2017年全市参加高考统考的考生3043人,上省线人数2979人,上省线率97.9%

  2017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23家,纳入高新技产品备案统计企业达52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2亿元,在襄阳县市中居第2位。截止到8月底,全市共申请发明专利360件,授权专利6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件,专利案件33件。全市有6家企业的8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十、文化和卫生

2017年,全市文化惠民工程再谱新篇章。全市全面完成23100套“户户通”工程安装任务,有效解决了边远山区有线电视覆盖盲区内农民收看电视难问题。按照全市190个行政村每村10个音柱的标准,开展“村村响”工程建设,顺利完成1个县级平台,11个乡镇平台,1900个行政村终端建设任务。全年共组织襄阳市花鼓戏剧团深入到乡镇、学校、社区开展演出186场,其中,送戏下乡101场、戏曲进校园85场。开展送农村公益电影下乡2280场,观众面达50余万人次。2017年,以图书馆为主阵地,分馆和流通点为依托,实现全年外借图书12.2万余册、总流通人次18.3万、图书流通31.6万册次,新办借阅证2100个,开展送流动图书、科技信息下乡30次。

全年全市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08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8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76人,注册护士1323人;平均每千人医生数2.2人。实际开放病床3254张,平均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6张。2017年,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49.6万人,患者实际住院补偿比56.39%,门诊实际补偿比例43.26%,儿童白血病等22种重大疾病补偿6139人次,补偿1079万元,大病保险理赔2565人次,报销金额807元。对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工作,完成免费检查29355。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狂犬病例报告。手足口病较去年同期下降0.07%;累计接种93860人次,接种率达99.95%。接诊疑似肺结核病人1337例;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数8例,其中女性感染2例。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5.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41万人,农村人口30.50万人,户籍城镇化率达到45.4%,全市常住人口(指常住在本市半年以上人口)52.54万人,常住城镇化率达到50.7%今年全市共出生7079人,其中政策内生育700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01%,政策外多孩率为0.7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37。二孩出生4020人,较上年度增加1354人,出生人口性别比较上年度降低2.5个百分点。

2017年,全市人均现金可支配收入为21991元,同比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42元,同比增长8.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95元,同比增长8.1%;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4.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45平方米。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926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582元,同比增长6.5%;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5.9%;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9.17平方米。

2017年,全市合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7.33万人(在职4.8万人、退休2.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1.48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3.04万人(城镇居民职工3.4万人,城乡居民49.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3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3.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35万人。截止201712月底,城镇新增就业993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0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85人,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3:社会保险收入与支出情况表

指标

单位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失业保险

参保人数

73298

214774

530358

43752

32004

23460

保险收入

万元

43782

9910

40086

706

412

462.13

保险支出

万元

53898

8844.15

36752

373

245

328.13

2017年,全市共为24782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8209万元。其中:为5112人发放城市低保金2531万元,人月均补助标准325元;为9085人发放农村低保金2293万元,人月均补助标准252元;为2010人发放城乡特困供养金2127万元(城市特困40人、农村特困1970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556人、分散供养对象1414人);为6882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731万元;为148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413万元;为207人发放六十年代精简退职40%社会救济费114万元。为5.6万名困难群众发放各项慰问救助款物1900多万元。全年共募集慈善款物520.68万元(其中物资折款300万元),为13258名各类贫困对象发放511.28万元款物,其中:救助贫困高中生386人(次);救助贫困大学生102人(次);救助各类大病患586人(次)。2017年,全市共销售福利彩票3930万元。其中:电脑票销售2600万元、中福在线销售1200万元、刮刮乐销售130万元。

  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2017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6天,优良率75.8%,同比上升5.6%PM10均值(103微克/立方米)、PM2.5均值(50.6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均同比下降。境内汉江水质保持二类水质;蛮河水质达到三类水质,较上年有明显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质量标准。

2017年,滨江大道北端绿化工程已竣工,新增公园绿地11.6万平方米,栽植栾树、银杏、樱花等各类乔木5900株,地被植物12.5万株。全年完成危房改造229户,拨付资金223.275万元。全市天燃气供应总量2126万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476万立方米。全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2.8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达14550万吨。全市水资源总量为7.15 亿立方米。年末,全市拥有大中小型水库126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10座,小型115座,总库容48633万立方米。

2017年,全市工矿商贸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起,死亡2人,受伤1人,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2017720日在207国道小河路段发生一起较大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事故,死亡4人,受伤11人。经襄阳市调查组调查,事故车辆的管理责任在十堰,但事故发生地点在宜城辖区内。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数据来自统计局和各有关部门。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